ko是什么意思(吴越方言“ko”的来源)
吴越方言中,有一个吓唬小孩的“ko”,例如,小孩哭个不止的时候,大人就会吓唬说:“再哭,ko起!”小孩擅自出门玩、野,大人会吓唬说:“ko起倒灶!”
在人们隐蔽的观念的深处,这个“ko”是一个无处不在、能随时出现的可怕东西,但已经说不清它到底是怎样一个形象。笔者以为,其中蕴藏着久远的文明起源的信息、真实的文明起源的场景。
在敦煌藏文献中,有一个反复出现的官号,藏文记作 (kod,读作koe )。中外研究者一致认为,这是吐蕃时代的一种行政体制,就是赞普任命的地方行政首脑,全称是“蕃之kod”( bod gi kod )。
例如,吐蕃把新占领的用作军事屯田的地区叫作“通颊”,每个通颊都有长官叫“通颊之kod”( )。他们可以继续任命自己的“kod”,层层隶属进行管理,故地方行政首领也叫“kod本”( kod dbon )。《贤者喜宴》中记载有象雄地区、于阗地区等五位“kod本”的任命情况。
这个 (kod)也是神灵的一种名称,例如,象雄国祭拜的主神叫“古拉格kod”(sku bla ge kod),居住在冈底斯神山上。苯教有360位战神,统称“格kod”(ge kod)。
可惜所有中外研究者都没能指出“kod”的本义是什么。笔者以为,本义是“狗”。纳西语就把狗叫作“koe”(纳西族象形文字研究者的注音为kee或kh33,读音与普通话的“口”十分接近)。
吐蕃时代的地方行政首领以“狗”相称是不奇怪的,古代游牧民族基于牧羊犬来管理、驱使羊群的经验,很自然就会把地区最高管理者叫作“狗”。这个“狗”作为“文化词”必定会有许多不同读音,因为来自多种方言,人类的语言文字就这样在民族融合中不断丰富起来的。
这个 (kod)的同源字是 (kol ,读作koe),两者读音是完全一样的,后者意为“奴户、奴隶”,用作动词的时候,意为“使…为奴、使…驯服”,此外,还有“捕捉”(kol-pa)之义,因为在狩猎的时候,狗就是用来捕捉猎物的。
吐蕃文献记载,当时有“九种奴户”( dgu kol ),地位最低的是用作大田垦殖的耕户、耕奴,叫作“口巴”( kol ba )。而贵族的封地叫“口域”( kol yul ),乃是他们的世袭财产。
笔者推测,吴越方言用来吓唬小孩的“ko”就来古自羌藏语的 (kod)。在遥远而漫长的华夏文明起源时期,这个“kod”作为一种官署的名称,可能曾在吴越之地广泛存在,最后就烙印在了吴越方言中!

石家河文化谭家岭遗址出土的“玉虎”,应是“玉狗”,因为只有狗能这样卷起尾巴。

三星堆新出土的龙狗,吐着舌头,当时的三星堆人或许就称之为“kod”。

国家博物馆藏战国时代装饰在辕车上的错金银狗首,由此可见狗曾是尊贵称号。
相关推荐
-
装修为什么要弹线(家装吊顶的施工工艺)
家居装修中,吊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,好的吊顶可以隐藏各种管线,还能安装窗帘盒、嵌入式灯具和中央空调等,尤其是顶楼,夏可隔热降温,冬可隔热保温,另外吊顶还可以修饰顶面,做各种造型、协调空间比例等等,吊顶施工设计规划的好,既能美观整齐,舒适度也会更高。一、吊顶材质的选择1.轻钢龙骨,一般用镀锌钢板冷弯或冲 -
装修为什么开着门(装修完先关闭门窗还是先打开门窗?)
许多人在房子装修完成后会想到开门窗通风除甲醛,但是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一个问题,就是到底是先打开门窗通风再关上,还是先关上门窗一段时间再打开呢?其实,不经过一番思考总结,很多人可能就认为开门窗通通风。但是,有专业的装修工头多年来一直在业内广泛流传这样一个说法:既然要去除室内的甲醛,那肯定是打开门窗的比较 -
新买的耳机为什么煲机(“煲机”是“炸”还是“蒸”?调教耳机莫急)
一直以来,煲机都是个玄学问题,有发烧友认为,煲机就是随便放几首歌,如此,耳机就能得到最好磨合。唉,多少发烧友就是抱着这个心态没让好的耳机物尽其用,如果耳机有灵魂的话,它肯定会抱怨道:噫!千里机常有,而伯乐不常有!这就引发个疑问:究竟该如何煲机,难道真的如玄学所说的:我它放手里,暖心上,让它感受到心跳 -
为什么开门不见镜子(进门风水“三见三不见”)
在传统文化中,风水一直被人们所重视。而住宅的进门处风水更是有着独特的讲究,其中“三见三不见”的说法流传已久。遵循这些原则,据说能够让财富自然汇聚。 一、进门“三见” 1. 见喜庆一进门就能看到令人心情愉悦的喜庆之物,是非常好的风水布局。例如,可以在入门的玄关处挂上一幅寓意吉祥的字画,如象征着富贵的牡 -
面为什么粘锅(焖面总是粘连巴锅!只因少了这1步)
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每个地域的人和物都有其独特的气质,连带着在不同地区做出的面条,也蕴含了当地独有的特色。抻、拉、削、拨、扯、揪、切、压······北方人在面条的造型上下足了功夫。不过面条虽万千造型千滋百味,但万变不离其宗就是,每根面条都保留着麦香,讲究劲道爽滑,汁香味浓~自从暖暖嫁来北京之后,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