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春二三月全诗赏析(晚春赏析)

【创作背景】
此诗为《游城南十六首》中的一首。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(公元816年)。此时韩愈已年近半百。
【趣味拓展】
杨花的轻柔多情,使得自己成为古往今来情愫满怀的迁客骚人、浪迹天涯的异乡游子们寄托感情和哀思的信物。早在北魏时,就有传为胡太后(宣武帝皇后)所作的杨花词,词曰:"阳春二三月,杨柳齐作花,春风一夜入闺闼,杨花飘荡落南家。含情出户脚无力,拾得杨花泪沾臆,秋去春还双燕子,愿衔杨花入巢里。"以杨花隐喻逃往南方的情人杨华,巧妙双关,哀婉动人。词人们把自己的理想抱负、与亲朋好友的离愁别绪以及自身的抑郁不得志寄予温柔多情的杨花,希望从中寻求自己的归宿。
【字词解释】
晚春:春季的最后一段时间。
不久归:这里指春天很快就要过去了。
百般红紫:即万紫千红,色彩缤纷的春花。
斗芳菲:争芳斗艳。
杨花:指柳絮。
惟解:只知道。
【原文翻译】
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,
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,竟相争妍斗艳。
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
随风起舞,化作漫天飞雪。
【实战演练】
1.赏析“百般红紫斗芳菲”中“斗”的修辞手法,并简析它的妙处。
答:“斗”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,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、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。
2.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的三、四两句“杨花榆荚无才思,惟解漫天作雪飞”做一下赏析。
答:三、四两句运用拟人、比喻手法,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,化作雪花随风飘舞,加入了留春的行列,诗人借此表达了要珍惜光阴、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。
【作者简介】
韩愈(768~824)字退之,唐代文学家、哲学家、思想家,河阳(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)人,汉族。祖籍河北昌黎,世称韩昌黎。晚年任吏部侍郎,又称韩吏部。谥号“文”,又称韩文公。
【诗词赏析】
这是一首写暮春景物的七绝。此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,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,于是各逞姿色,争芳斗艳,欲将春天留住,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、榆荚也不甘示弱,好像雪花随风飞舞,加入了留春的行列。全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,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,乘时而进,创造美好未来之意。
相关推荐
-
面为什么粘锅(焖面总是粘连巴锅!只因少了这1步)
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每个地域的人和物都有其独特的气质,连带着在不同地区做出的面条,也蕴含了当地独有的特色。抻、拉、削、拨、扯、揪、切、压······北方人在面条的造型上下足了功夫。不过面条虽万千造型千滋百味,但万变不离其宗就是,每根面条都保留着麦香,讲究劲道爽滑,汁香味浓~自从暖暖嫁来北京之后,对 -
家里为什么会长霉菌(家中4个地方容易长霉菌)
正常情况下,霉菌是肉眼看不到的,如果在环境中能够看到,说明这里的霉菌很多!别小看霉菌对身体的影响。虽然它只是生长在环境中,但却可以分生出数以万计的孢子,飘浮在空气中,随气流扩散,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。但别慌,对于普通人来说,霉菌孢子会被免疫系统控制清除,所以不会造成病症;但如果存在潜在免疫问题,例如流 -
紫色象征着什么寓意(紫色的双重意义。)
紫色,一直被视为最尊贵的颜色,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,都赋予了它无尽的神秘和崇敬。在古代,紫色是皇家贵族的象征,它的尊贵和荣耀使人们为之向往。但是,紫色不仅仅代表尊贵和荣耀,它还与生命和死亡息息相关,象征着人世间最后一段路,以及将要到来的另一个世界。在西方,紫色常常被视为代表死亡的颜色。这可能与它深邃、 -
葡萄什么时候种植最好(种植葡萄的最佳时间?)
种植葡萄的最佳时机取决于许多要素,例如地理位置、气候状况以及葡萄种类等等。近年来的科研成果和实际生产经验一致证实,葡萄在秋季播种比春天效果更佳。在条件适宜的地区,葡萄种植应该选择在秋季。秋季种植葡萄主要有以下优点:生存率高:秋季的气温起伏较小而春季较大,空气和土壤的湿润程度也比春季更高,这对伤口愈合 -
驱蚊草为什么掉叶子(要想夏天驱蚊效果好,驱蚊草叶子不能掉!)
夏天蚊子比较多,家养驱蚊草的话,对于驱蚊有一定的作用,但是如果驱蚊草的叶子都掉没了,那么怎么会有效果呢?所以养驱蚊草一定要重视总是掉叶子这一个问题,预防掉叶子是关键。 1、高温。高温暴晒是导致掉叶子的一个主要的原因,虽然驱蚊草喜阳光,喜欢照射,但是并不代表喜欢暴晒,长期的暴晒会导致叶子被晒伤而